煤质化验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2025-04-23 来自: 鹤壁市英泰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8
在煤质检测过程中,有众多因素影响会到煤质化验结果的准确性。误差出现的原因既有使用的仪器设备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也有煤种的不同等为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度,需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法。本文将对煤质化验的内容、技术要求、误差的原因、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分析。
煤质化验内容
发热量是衡量煤质的首要指标,一般在煤质化验的过程中,为保证化验煤质的准确性,检测煤质的实验室不易与其他混用,而且应将化验室室温保持在一定温度范围中,大概在 15~30℃,温度的波动幅度不宜超过 1℃。避免室外强烈阳光的照射减少室内空气对流,尽可能避免对发热量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在化验过程中,保证氧气供应充分,使煤质得到充足燃烧,减少误差的出现。
挥发分
挥发份是煤质燃烧时与空气隔绝而挥发出的气体和液体等物质。在计算挥发物质时,将称好 1g的煤质在 900℃的高温下放入甘场器皿中加热,般加热时间为 7min 左右,完后提取进行计量。计算出的挥发物质越高,着火点普遍较低,在使用时应注意煤质的使用范围及用途。
水分
煤质的水分有内在水分以及表面水分之分。表面水分对煤质的影响作用较小,大部分是有利的。但水分对煤质的可燃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煤质的发热量,降低了煤的正常使用。此外,煤质的水分超过 11% 就会直接影响到煤质的燃烧,燃烧设备难以正常运行。煤质水分的高含量不仅增加的燃烧难度,也增加了煤的运输费用。
含硫量
煤质在燃烧时除上述物质外,还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气体,二氧化硫、硫化碳等。含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质的使用,甚至会严重腐蚀锅炉。所以,在煤使用前检测含硫量,保证硫的含量在可接受范围内,尽量降低设备的毁坏程度,提高煤质的使用效率。煤质含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温燃烧法、艾氏重量法等。
灰分是煤在充分燃烧后留下的残留物,以及在185℃的高温下完全燃烧分解后剩下的物质。在煤燃烧过程中,灰分没有热量的发出,甚至会吸收少量热量。如果煤中灰分含量较高,煤在燃烧时发热量就越低,不仅如此,在灰分含量高的情况下,锅炉的热能转化效率也比较低,锅炉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在煤质化验过程中,要确保灰分测量精确性,首要是保证检验过程中各个步骤都做到精确,方法使用妥当,尽可能减少误差的出现。只有按照标准来进行操作,控制好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才可保障煤的质量。
煤质化验的技术要求
氧弹充氧
在化验煤质过程中氧气操作不规范,会产生巨大的误差甚至发生危险。在进行氧弹充氧时,操作人员不仅要认真观察氧气的压力表,还要观察压力表指针的灵敏程度,切总充氧速率快,应该缓慢让压力逐步上升,在达到压力稳定值后维持 0.5~lmin左右,按照严格的步骤进行氧弹充氧。
使用干燥剂
干燥剂的使用一般是相对于水分的含量而言.避免不必要的误差发生。但在实际中,技术人员并未重视使用干燥剂的重要性,随意添加干燥剂。煤质化验时,煤质样品的称重以及塌灼烧时没有使用干燥剂的习惯,导致煤质中水分未能干燥而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在煤质化验时将干燥剂取出,以免减少煤质中原有水分,增加误差的出现;在测量挥发分以及灼烧堆塌的称量时及时放入干燥剂,避免与空气接触增加水分,增加煤质测试结果的误差。
煤质化验出现误差的原因
系统误差
煤质化验的系统误差简单的说是在化验过程中因为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出现的偏差。系统误差细分还包括方法误差、试剂、仪器、操作以及环境误差等。方法误差是因为使用方法的不同而导致化验结果的不同:试剂误差是在检验试剂中存在微小的杂物质,从而对煤质产生影响,导致化验结果出现了不同:仪器误差是由于仪器设备的偏差,精确值不同直接影响到化验结果差异:操作误差是因为技术工作人员因自身个体、环境视觉效果等而出现的误差;环境误差是指在环境遭遇变化时对化验的影响程度导致得出的数据出现的偏差。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恰巧相反,是由于随机的不定因素产生的误差。这种现象的出现一般是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素质造成的,所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煤质化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1) 在煤样的选择方面,如果煤样挥发量小.水分含量大以及煤质颗粒大等对煤质的燃烧不利发生这种情况时,化验人员应当重新选择煤质样品。
(2) 氧气供应不足,煤质无法正常燃烧,甚至难以点燃,适当加大氧弹的压力,保证氧气的充分性。
(3) 对燃烧皿进行检查,点火丝与燃烧皿接触时会产生短路的情况,在此,技术人员要及时检查燃烧皿,并进行维修,保证燃烧皿的正常使用。
(4)燃烧皿不易点火除了上述原因外,点火丝是否完好也属于检查的范围,技术人员应及时查看点火丝是否接触不良,另外点火丝和电极在煤质化验过程中比较容易脱落,若发生这种情况,化验人员要及时更换设备。
结语
煤质化验工作除对煤样品质进行检测以外,还要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度,要考虑仪器、操作、环境等可能的因素,考虑化验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水平等;在控制系统误差的同时,也要降低偶然误差的可能性,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确保煤质化验结果的准确度,灵活运用煤质化验技术,进一步优化煤的使用效率,为我国发展经济提高有力的技术支持。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